当前位置:首页>文旅资讯

蓬溪常乐寺:黄龙山中一古刹!

时间:2024-07-24   访问量:1012

或依山,或傍水,或有祥瑞梵音,或有氤氲烟霞……但凡开山阐教者,其结庐之所多为钟灵毓秀、灵气四溢之宝地。蓬溪常乐寺,便处于这样一处美妙所在。

1.jpg

黄龙山,起伏绵延,秀丽逶迤。山中有柏、桑、桐、樟,古木森森;有一地黄荆,四野蔷薇;不时有雉鸡翩跹,燕雀啁啾,翠绿青蛇游弋其间......如斯美景,洁净了世人的眼,留住了出世的心。

2.jpg

唐贞观十二年(638),行脚僧人海现于黄龙山麓建寺塑像,弘扬佛法。


诵经罢,听课毕,海现率僧众于寺内遍植奇花异卉,珍稀树木。镐锄之下,更为后人种下了一段神奇传说:


一株古柏,树围2.44米,木积3.68立方米,千年树龄冠绝四方;一株黄连,干间另生白蜡树一棵,人皆戏称“黄公公抱白小姐”,成为远近闻名一奇景;千年罗汉松,树高14.34米,树围2.35米,胸高直径0.7193米,与《中国树木志》所载全国最大罗汉松相比,胸高直径尚大 0.1197米,堪称“中国之最”......

3.jpg

依山而建,小溪环绕,宁静的寺院浸润着宁静的佛心。


经明、清、民国历代僧侣续建,佛门法宇、诸神佛像次第而立,常乐寺规模渐具。前殿有山门、天王殿、大雄殿、玉佛殿、弘仁阁、明道轩、藏经楼,后殿有山门、僧舍、大雄殿、曲折回廊、无水三孔桥……占地26013平方米,建筑面积2858平方米的寺院内,两进四合院楼宇重檐,精舍清幽,唐、宋、明、清风格各异的历代建筑共存一寺,尽显千年古刹之悠长风韵。

4.jpg

清代诗人吴多让,拜谒常乐后有诗赞曰:

香气佛楼侵,云梯步步深。观花初见柳,拜佛久无心。人语迷萧寺,钟声答远岑。此时春尚在,逸兴满山村。


 常乐寺位于蓬溪县常乐镇炮台村。始建于唐贞观十二年(638),后因兵祸毁废;明宣德年间(1426-1435)寺僧镜影募修大雄殿;清乾隆二十五年至五十二年(1760-1787),住持僧晋兴募修天王殿、无量殿、两廊精舍(民国时期重建)等;清嘉庆元年,寺僧灯鉴募建藏经楼、无水三孔桥;至民国时期仍陆续有增建、扩建。现存常乐寺建筑由各自独立的前后两进院落(俗称前殿、后殿)组成,均为四合院布局,总占地2601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858平方米,规模较大。前院(俗称前殿)有山门、天王殿、大雄殿、无量殿(现称“玉佛殿”)、两廊精舍(弘仁阁、明道轩)、藏经楼;后院(俗称后殿)有山门、大雄殿、厢房(僧舍)。常乐寺倚山修建,侧有小溪环绕,寺内殿宇回廊曲折,三洞起拱平桥横跨院中,桥两侧至今仍有国内罕见的千年罗汉松,极为珍贵。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5.jpg

上一篇:蓬溪文化遗产之古音今梦——洞经遗韵

下一篇:觅一处康养之地、启一生高峰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