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非遗文创

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蓬溪书法

时间:2025-01-14   访问量:1016

  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美术:蓬溪书法


  一、基本情况


  蓬溪县书法家协会自1987年成立以来,在蓬溪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成长出了一批极具实力的中、青年书法家,在书坛形成了享誉全国的“蓬溪书法现象”、“蓬溪书法群体”。他们的作品频频在国内各著名艺术殿堂入展并获奖。二是女子书法团队。蓬溪女子书画社自2009年2月成立以来,在省书法家协会的积极支持和直接指导下,致力于开展教学培训、创作实践和学术交流活动,竭忠尽智为蓬溪“中国书法之乡”的队伍建设、品牌建设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服务,已成为中国书法之乡蓬溪的一道亮丽风景。三是青少年书法团体。制定《蓬溪县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方案》,在全县中小学建立书法教育基地,实施《简明书法美术教材》,开设书法教育课程,形成特色艺术教育,培养后继人才,不断巩固“金字塔”基座,全县建有“来德书法小学”1所,市级书法教育特色学校4所,县级书法教育特色学校30余所。每年定期举办“书香萦绕、墨韵飞扬”校园书法艺术节,积极组织1000余人次参加全国少年儿童书画展赛,共300余人次获奖。 自蓬溪相继5次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书法)之乡”以来,蓬溪书法人与蓬溪书法文化更是与时俱进, 全方位地大胆探索创新,使传统的中华文艺形式赋予了新的活力, 焕发出与时代、与群众、与传承共兴的勃勃生机。


  二、传承人谱系


  20世纪70年代末,蓬溪籍著名书法家曾来德在蓬溪三凤镇创建了全国第一个乡镇级书法协会,并不断地按计划输送青年书法爱好者外出学习进修。而县内一批老书法家,即以魏碑或唐宋法贴引导年轻人:“学书应取法高古,路子要正。” 八十年代中期,蓬溪执着于书艺探求的志愿者们认识到个体研习的局限性与群体智慧撞击的重要性,于是,组织成立了“蓬溪青年书画社”,“蓬溪书法群体”即此诞生。“书法群体”始终保持学术风气正、学习气氛浓,既坚持个人的创作实践,又常聚在一起,举办各种书法笔会、展览会、看稿会以及书艺沙龙等艺术交流,还时常邀请名家讲学,外出游历求学等活动。惟其如此,蓬溪书法终能以自己的面目、特别的内涵、独具的风格,在全国书坛一领风骚。张鹏翮是清康熙、雍正两代名臣,曾任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是蓬溪历史上著名的“两大学士”之一。政绩十分卓著,为蓬溪增添了光彩。打造“三个”特色团队(县书法家协会、蓬溪女子书法学会、青少年书法团队三个特色团队推进人才培养),做强做实“中国书法之乡”品牌,目前已形成浓郁的书法艺术活动氛围。

上一篇:​第十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天福棕编

下一篇:第十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定光舞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