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非遗文创

第十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定光舞狮

时间:2025-01-14   访问量:1005

14.png


  第十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舞蹈:定光舞狮


  一、基本情况


  定光舞狮,传承于四川省蓬溪县蓬南镇定光村的祖祖辈辈,定光舞狮主要由狮、龙、花灯、笑脸和尚组成。舞狮、舞龙、扎花灯象征吉祥如意、平安顺遂,祖先把这个项目在春节期间进行表演,不仅增加节目的喜庆氛围,还增强了人们的体魄,更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定光村内有一座形似狮子的山,祖辈都叫“狮子山”,在过去的传说里,生活在这里的男人活不过40岁,因此大家都非常的焦虑,某天一个笑脸和尚来到此处,听说了这个流言,给人们指点了迷津,需要村民通过敬神舞狮来祈求狮子山的神明和瑞兽的保佑,于是定居于此的先辈们为了祈祷生活幸福平安,自创了以狮、笑和尚为主的舞狮表演,果真在舞狮之后,流言就渐渐消失了,但舞狮的习俗却一代代传了下来。


  每逢春节期间,村民都聚在一起,用竹子编制狮子骨架,狮身、狮头用传统工艺制成的麻布做成,胡须以麻线贴合,背脊用红花布进行缝合,狮子做的惟妙惟肖,先辈们在舞狮过程中编排了独特的音乐配合,锣鼓喧天、气势如虹。狮子在舞动过程中有音乐声、锣鼓声相配合,在笑脸和尚的戏逗下,以扑、跌、翻、滚、跳跃等动作为主,做出各种形态的动作,生动活泼、笑点不断,以图喜庆与吉祥。


  为了更多的热闹氛围和喜庆,人们开始在舞狮的表演上逐渐融入了舞龙与花灯。龙用竹笼和五彩布缝合,龙眼、龙须、龙舌做得精妙绝伦,舞动起来栩栩如生,非常壮观。同时在舞狮舞龙的场地挂上花灯,酬神娱人,花灯也用竹子编制,形状各异,以彩纸糊成,为节日增光添彩。


  经过六百余年的传承,每年春节定光舞狮是本地老百姓的必演节目,八方乡邻都会聚集来看表演,定光舞狮不仅保留了中华民族对于狮、龙、花灯的吉祥寓意,还给春节增添了喜气热闹的氛围,同时也是一项强身健体的运动,老少皆宜,深受周边人们群众的喜爱。


  二、传承人谱系


  明洪武年间—清末年间 以上不详


  第一代传承人:  段其辉    (1862年-1924年)       祖传


  第二代传承人:  段先友   (1885年-1948年)    师承段其辉


  第三代传承人:  段维光   (1908年-1972年)    师承段先友


  第四代传承人:  段帮辉   (1927年-1992年)    师承段维光


  第五代传承人:  段启龙   ( 1943年-至今)      师承段帮辉


  第六代传承人:  段洪明   (1973年至今)       师承段启龙

上一篇: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蓬溪书法

下一篇:第十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云翩彩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