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非遗文创

曲艺:莲花落

时间:2025-01-14   访问量:1008

50.png


  曲艺:莲花落


  莲花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唐朝时期,始于唐、成于宋、兴于明清两代。莲花落诞生后,一直在历史中不断发展变迁,从最开始脱胎于佛教的唱经,后来流入民间、演变为乞丐口中的“卖唱”。随着时代发展,这一传统曲艺日渐式微  莲花落在演出形式上,一般以3人为一组进行表演,采用一人主唱和两人帮唱的形式,帮唱的两人兼做伴奏,分别为敲板和弹拉四胡。其唱说形式为,唱说者一人手执三敲板、纸扇,桌置醒木。伴奏为敲板一人,四胡一人,或加置琵琶一人,以琵琶随托平板部分的演唱。20世纪中期,  莲花落开始改变原来徒歌清唱、人声帮接的形式,出现了以四胡伴奏,逐步形成传承至今的“基本调”。现在  莲花落唱腔除演唱基本调外,时有穿插演唱绍剧、越剧和民歌小调等,并开始尝试男女双档演出,除说唱外,还增加表演。

 

  表演特征


  莲花落的说白唱词采用  方言,通俗易懂,风趣幽默;音乐唱腔朴实流畅,娓娓动听;故事情节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唱腔曲调


  莲花落的唱调分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为“哩工尺”,后期为“基本调”。两种唱调皆以方言土语入唱,唱辞大致以七字为基本,在铺叙故事中,往往随口增步加逗,然而辞句必以三字为结,故唱辞常因人而异。前期唱调“哩工尺”以说唱者一人主唱,另二人帮唱(其中一人以板、鼓击节)。唱调由“滚唱”与“帮唱句”构成。其具有畅顺的叙事功能,特别是“平(板)”,因其落音多样,对应与节奏疏密错杂,给唱说者叙事抒情以极大便利。

 

  音乐结构:音乐结构为:起板一前奏―起腔一间奏―平板一转句―落调一尾声。

上一篇:曲艺:花鼓

下一篇:曲艺:莲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