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非遗文创

曲艺:扬琴

时间:2025-01-14   访问量:1006

  四川扬琴是四川省的汉族传统曲艺说唱艺术代表性曲种之一,主要流行于成都、重庆、泸州、自贡等城市和地区。早期又称洋琴,后改为扬琴。四川扬琴是曲艺曲种之一,约形成于清乾隆年间。流传于成都、重庆等大中城市。至光绪时已有艺人100多名,并分为南会、北会两派。南派行腔华丽,细腻柔美;北派工稳豪放,长于叙事。1925年,扬琴科社慈惠堂招收盲人学唱,称为堂派。唱腔优美,韵味浓郁。它与川剧关系密切,川剧将扬琴唱腔作为练习唱功的基础课。扬琴为主奏乐器,与京胡、三弦合称三大件,又与碗碗琴、鼓板合称五方。传统演出形式一般为数人坐唱,分生、旦、净、末、丑、杂等各行角色。传统曲目丰富,清末戏曲作家黄吉安写本尤为人称道。四川扬琴又称“四川琴书”。流行于四川的川东、川西、川南一带,约有200年历史。演出形式原为数人坐唱,各操一件乐器伴奏,以扬琴为主,另有鼓板、怀鼓、三弦、京胡、二胡等。以唱为主,以说为辅。


56.png

扬琴表演现场


  演员分生、旦、净、丑等角色说唱。现在也有主角站唱、配角坐唱的形式。音乐分为大调、越调(月调)、器乐牌子三类。大调属于板腔体结构,是主要腔调,以一字为基础,由一字、快一字、慢一字、二流、三板、大腔、舵子等组成早期曾称“渔鼓洋琴”、“大鼓洋琴”,因表演中以洋琴为主要伴琴乐器而得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现名。2009年9月“四川扬琴”被授予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1年5月“四川扬琴”成功申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发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上一篇:曲艺:三句半

下一篇:曲艺:竹琴(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