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非遗文创

曲艺:竹琴(道琴)

时间:2025-01-14   访问量:1007

  竹琴构造奇特,是演员斜抱竹琴,用指尖拍击竹向下端,另一手持两块竹制的筒板击打,板的上端系小铜铃,筒板相撞时铃响板响,发出铿锵清脆的音韵。充分杨琴调和中和调两派。再以道情的名称来看,直迄近代已不下数十种,且多以流行地区定名,如浙江的温州道情,山西的洪 赵道情,江西的南康古文、于都古文。还有称渔鼓的,如山东渔鼓、湖北渔鼓、湖南渔鼓。另有称月弦(如湖南)、称坠子(如河南)的。但以道情的主要乐器即渔鼓、简板的材料本体--竹(渔鼓即道筒,系以竹筒蒙以鱼皮或者猪、羊的护心皮;简板则是由两条竹片组成)来命名者,则独有四川,称“竹琴”。这种对作为说唱艺术之一的道情的另一属别--竹文艺(又从属于竹文化范畴)的绝妙演绎,是绵远深厚的四川竹崇拜--竹文化氛围熏陶、作用的结 果。这个结果同时也即在提示:在竹崇拜--竹文化的氛围里首先诞生出作为竹文艺一支的道情,乃是顺理成章、 水到渠成的事情。不过,据现有资料来看,道情拥有“竹琴”的异称,当系清朝光绪年间(1875--1908年)的事。如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所修《叙永永宁厅县合志》载李生春《丹崖元夜春灯谣》有“又有一对云车扶,竹琴羌笛声调粗”句--这大致是对“竹琴”之称的最早记录。竹琴按演唱风格分为“成都派”和“川东派”,前者韵味近似四川扬琴“大调腔”,所以又称“扬琴调”或“坝调”;后者韵味则类川剧胡琴的“二黄腔”,故而亦称“中和调”。竹琴在近代最负盛名的是“扬琴调”的贾派绝技,系人称“贾瞎子”的成都皇城坝回民贾树三(1894--1951)所创。


竹琴(道琴)演出现场


上一篇:曲艺:扬琴

下一篇:曲艺:金钱板